西游记
这个网站致力于研究西记的内在意义。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,描写了唐僧师徒一行四人,还有白龙马,到西天取经的故事。西游记的内在意义是通过内在的旅行到当下的状态,在当下的状态,高等自我变得清醒。这个故事包含了佛教,道教和儒家的教导,并运用了很多象征。在唐代(618-907),儒,释,道三教对人们有非常深刻的影响。
儒教,道教和佛教各以不同的方式到达同一个目标的概念在宋代(960-1279)已相当流行。明代(1368-1644)林兆恩将三教合流并创立所谓“三教合一”。除了儒释道三教的象征外,《西游记》还运用所有秘意传统的经文典籍。 儒释道不仅本质上相同,而且就内在意义而言,所有神秘传统基本上也雷同。
《西游记》的故事原型乃是唐代玄奘法师(602-664),孤身一人远赴印度求取真经的经历。日积月累,玄奘的经历就多了很多神秘色彩,一些故事人物就添加了进来,直到最后,故事以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西游记为止。据说,吴承恩(1500 -1582)写《西游记》时并没有署名,然而人们普遍认为他是《西游记》的作者。显然《西游记》的故事是逐渐演变而来的,而且很多匿名人物对此有贡献。 根据清代全真教龙门派宗师,著名道士刘一明的说法,《西游记》的作者是元初的丘处机(道号长春子),丘处机 (1148 - 1227) 是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。该故事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,其中体现作者在道教、佛教和儒学方面的造诣极深。或许吴承恩曾得到过道家的手记,但道家不愿将源头公布于众,毕竟隐迹藏形是道家很擅长的。
唐僧及师徒五众的形象,在13,14世纪元代的瓷枕就已经出现了。
现代学者多不认为丘处机是此《西游记》作者,理由是他写的西游记另有其书,为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,记载他西行拜见成吉思汗的一路见闻。而在其门人记载的《长春祖师语录》里,我们能看到丘处机提及他的著作《西游记》:
而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一书并未提及任何有关“七窍”,倒是在《西游记》第三回,确实提及“九窍”。
“七窍”,“九窍”虽有细微差别,但此处意义一致。所以丘处机在语录里提及的《西游记》,非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,是此《西游记》。他应该是两部西游记的作者。
书中许多诗歌来自道家典籍。比如:
© Copyright 2010 - 2019 Walther Sell